close

1344182917-2218849637_m   

前些日子,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場聯邦社會法院辦的座談會

 討論新版教科書中關於法治教育的融入

 

這場座談會,最大的心得是:德國教育其實也很高壓力(因為為自己而活)

但目地不同

 

台灣教育目的在:學會考試技巧,考取高分,教材編寫上,仍跳不出既有思維

想著如何塞給學生更多知識    而非想著讓學生學會知識

 

德國教育目的則是:學著找尋興趣,學會生活

教科書編輯上,更顯示出差異。

座談會結束也參觀了學校現場,著實讓我這外國人大開眼界

 

德國普遍採取融合教學(亦稱混齡教學),

不同年級得人,約莫40~50個人,三到五個老師帶一堂課,

(因為老師認為 出社會後 不可能總跟同一年紀的人在一起)

 

每堂課長達120~200分鐘,要上廁所 請自便

課程也不如台灣就只上單一一門課程,德語課,

可以同時融入歷史、地裡、數學、天文、物理等等(想想也有道理,當我們在學孔子論語時,

不也可以順便學學春秋戰國的時代紛亂史,

不也能學學當時逐鹿中原群雄地裡。當我們在念台灣地理時,

難到不能交交用數學去分析人口、經濟背景,乃至各地產業特色。)

 

德國的課表,一天其實只有兩到三門課!下午是社團時間

學生到社區運動中心  或VHS學習自己想學得才藝或運動

高中職業學校的  也會在下午這時間爭取各類實習

德國新法教育政策已延長到下午兩點或三點放學)

  

這是一堂關於達爾文傳記的課程,

是德國中二 ~ 中四(相當於台灣國一到高一)課程,編列上屬於德語課,

要學習德語子句的用法與未來式。

年齡跨越三個年級   58個學生

四個老師   五個小組  ,輪流大風吹  互相挑戰對方小組

如同一場真實版大富翁 或大風吹

  

然整體課程,在四個老師帶領下,充滿當代生物科技的色彩,

學生們興高采烈的討論基因對人類的影響,

也討論起當前全球各地的基改農作以及強是經濟作物的分布。

更有學生以農藥使用效率角度認為,要是達爾文生的時代有現在這麼好的農藥,

那他肯定會懷疑進化論的產生是否正確………

 

當然 學生不見得都要帶上這些  每一本都比台灣厚的課本

因為教室後方 總是會提供  

也讓學生學著愛惜借用的書本   保持乾淨 是一個美德(當然 還是有小屁孩容易搞髒)

 

教育本為求知

而非單純的追求分數

這樣開心的一堂課,160分鐘 轉眼就過了,雖然吵鬧,但亂中有序

令我想起不堪的中學生活~

  

當然 德式並非沒有缺點

且一樣缺點一籮筐

最為人詬病的是昂貴的教科書     師生比過高(台灣更高XD)    設備更新速度太慢等等

教育本就很難盡善盡美  ,然而如何擷取他人之長,其實更該是學習的功夫

 

不多說 放上幾張 生物與地裡課本內頁

539038_4370835516838_895335037_n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han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